记得去年冬天,我在老家菜市场偶然发现一块纹理漂亮的牛肋排,摊主是个老手艺人,他眯着眼说:“这部位啊,筋多肉韧,得慢慢炖才出味。”那一刻,我仿佛被拉回了童年灶台边,看着祖母用小火煨上几个小时,满屋飘香。牛肋排,英文叫chuck rib,是牛肩部靠近胸骨的部位,脂肪分布均匀,筋络丰富,炖煮后软糯入味,简直是家常菜的宝藏。但很多人买回来总抱怨肉太柴,其实问题出在选购和烹饪的细节上,今天就分享些实战心得。
选牛肋排,别光看价格标签,得亲手摸一摸闻一闻。肉色要鲜红带点暗沉,太亮的可能打了添加剂,脂肪层得是乳白色,分布像雪花般细密,千万别选那些油脂发黄或干巴巴的。记得有次我在超市挑,一块肉表面湿漉漉的,闻着有点酸味,果断放弃——新鲜牛肋排该有淡淡草腥气,不带异味。筋络部分别怕多,那是胶原蛋白的来源,炖煮后化成胶质,汤汁才浓稠。买时最好选带骨头的,骨头能提鲜,重量别太重,一斤左右够三口之家吃。市场里常有人推销冷冻货,劝你避坑,冷藏的新鲜货口感更嫩,解冻后水分流失多,肉容易柴。
回家处理时,别急着下锅,先花点时间准备。牛肋排切成大块,别太小,炖煮过程肉会收缩。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去血水,能减少腥味。我试过跳过这步,结果汤头泛苦,后悔莫及。调味上,家常做法讲究简单,盐、胡椒、姜片足矣,别学餐厅堆砌香料,掩盖了肉的本味。有回邻居阿姨教我加点苹果醋腌十分钟,肉质更松软,果然灵验。火候是关键中的关键,炖煮用小火慢煨,水刚没过肉就行,大火急煮只会让筋变硬。盖上锅盖,耐心等两小时,中途别老掀开,热气跑了肉就老。快出锅前撒把葱花,香气扑鼻。烤制的话,先低温烤箱预热,肉表面刷层蜂蜜酱油,烤20分钟翻面,外焦里嫩。
说个失败教训,有次我贪快用高压锅,结果肉烂了但筋没化开,嚼着费劲。慢工出细活,牛肋排就得像对待老朋友,花时间相处才出真味。营养上,这部位富含蛋白质和铁质,慢炖后胶原蛋白易吸收,秋冬吃暖胃又养颜。说到底,家常菜的精髓在用心,一块好肉配上耐心,端上桌时全家围坐,那滋味比啥都珍贵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