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幾年前,我剛踏入急診室實習,第一次親眼見到EMT(急救醫療技術員)衝進門的場景。病人滿臉是血,心跳微弱,EMT團隊卻像戰場上的指揮官,三兩下就穩定傷勢,邊推擔架邊吼著生命徵象數據。那刻我才明白,這群穿制服的人不是普通救護員,而是生死第一線的守門人。EMT全名是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,在台灣我們常叫「救護技術員」,他們不開救護車那麼簡單,而是扛著專業急救箱,在黃金時間內搶命的人。
工作內容?說白了,就是和死神賽跑。日常裡,EMT得應付車禍、心臟病發、意外墜樓各種突發狀況。我有個朋友當了五年EMT,他說最難忘的是颱風夜衝進土石流災區,冒雨爬過坍方路段,用攜帶式氧氣罩硬是把受困老人拖出來。那不只是體力活,更考驗判斷力——現場得快速評估傷勢級別,決定優先搶救誰,同時安撫家屬情緒。平常日子,他們得定期檢查救護設備,補齊藥品,還得跟消防隊、醫院急診室緊密配合。聽起來刺激?但壓力也大,親眼看過同事因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離職,畢竟每天面對生死,心理負擔不輕。
想踏入這行,光有熱血不夠。報考EMT得先過三關:培訓、實習、考照。台灣主要分三級——EMT-1基礎級、EMT-2中級、EMT-P高級救護技術員。初學者通常從EMT-1開始,需高中以上學歷,參加紅十字會或消防署認證的120小時課程,學CPR、止血包紮那些基本功。重點是實習環節,得跟著資深前輩跑現場至少40小時,我當年就在救護車後廂抖著手練插管,風雨無阻。考照更硬,筆試考解剖學、急救流程,術科得模擬車禍現場,五分鐘內完成傷患評估。很多人卡在術科,建議提前找模擬考題練手,畢竟真實情境下,一秒猶豫都可能誤判。
這職業的深層價值,在於它教會你生命的脆弱與韌性。我遇過退休老師轉行當EMT,他說不是為薪水(起薪約三萬多台幣),而是想回饋社會。每次成功救回心跳停止的病人,那種成就感無可替代。但現實面也得提:工時長、輪班制,半夜被call出勤是常態,身體耗損大。想報考的人,先問自己能否承受高壓環境?建議去救護站當志工體驗,真適合再投入。畢竟,這不只是工作,是扛著別人生命的重量前行。
EMT-P的進階課程哪裡推薦?我考過EMT-2,想往高級發展,但怕時間不夠。
看完超有共鳴!我哥就是EMT,他說最崩潰的是家屬在現場哭喊干擾急救,怎麼練抗壓能力啊?
請問非醫療背景能報考嗎?我大學念商科,但一直夢想當救護員,會不會跟不上課程?
真實到哭!上次車禍就是EMT大叔救了我,他邊壓胸邊哼歌安撫我,這職業根本天使。
考術科時傷患評估總漏步驟,求秘訣——是不是該狂看急診影集模擬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