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斯佩半島的風,是帶著鹹味的。搖下車窗,撲面而來的除了海水的氣息,還有某種近乎原始的呼喚。方向盤在手中,眼前是無盡延伸的132號公路,右邊是遼闊的聖勞倫斯河,左邊是連綿的山丘與森林。這條被譽為加拿大最美的濱海公路之一,沒有川藏線的驚險,卻有一種將人緩緩吸入畫卷的魔力。所謂自駕,在這裡不是趕路,而是一場與海天對話的儀式。
從魁北克城出發,一路向東北。別急著直奔半島尖端,真正的風景藏在沿途的「意外」裡。過了里穆斯基(Rimouski),景致開始變得粗獷。在聖法比恩(Saint-Fabien),看到路邊停滿車的小港口,毫不猶豫拐進去。簡陋的木屋前,漁民剛從船上卸下滿桶的雪蟹。現煮現吃,滾燙的清水鍋,丟進整隻張牙舞爪的蟹,十幾分鐘後撈起,蘸一點融化的黃油。那甜,那鮮,那緊實彈牙的肉質,瞬間把長途駕駛的疲憊沖刷乾淨。這才是加斯佩的開場白——用最直接的海味撞擊味蕾。
燈塔,是半島的靈魂地標。佩爾塞岩(Percé Rock)固然壯觀,但過於遊客喧囂。我更偏愛那些孤獨守望者。福里昂國家公園(Forillon National Park)的卡普加斯佩燈塔(Cap-Gaspé Lighthouse),需要一點體力。把車停在Grand-Grave,沿著懸崖邊的步道徒步約一小時。當你喘著氣登上岬角最高點,眼前豁然開朗:燈塔像個固執的白色衛兵,矗立在鋸齒狀的黑色火山岩盡頭,腳下是墨藍色的海浪瘋狂拍打峭壁,激起千堆雪。風大得幾乎站不穩,耳邊只有風聲、浪聲和自己劇烈的心跳。那一刻的蒼茫感,照片拍不出萬分之一。記住,帶件防風外套,這裡的風是「物理攻擊」。
加斯佩鎮(Gaspé)是半島的心臟,值得留宿一晚。別錯過鎮上的加拿大歷史遺址——雅克·卡蒂埃紀念十字架。1574年,他在此登陸,宣稱此地為法王領土。歷史的厚重與眼前平靜的海灣形成奇妙對比。晚餐推薦碼頭邊的「Le Brise-Bise」,點一份「海鮮鍋」(Casserole de Fruits de Mer)。不是精緻的法餐擺盤,而是豪邁的一大盆:龍蝦尾、扇貝、青口、鱈魚、蝦,浸在濃郁的番茄奶油醬汁裡,配著烤得焦脆的法棍麵包。醬汁濃郁得能掛住麵包,海鮮的鮮甜完全釋放,吃得人指尖流汁也顧不上形象。
繼續向東,132號公路分叉成南北兩線。南線沿海,視野開闊,小漁村星羅棋佈;北線穿山,綠意濃郁,常有麋鹿出沒的驚喜。時間夠的話,強烈建議走一個環線。在聖安娜山觀景台(Mont Saint-Anne Lookout)停駐,俯瞰整個加斯佩灣和佩爾塞岩,天氣晴好時,壯闊得讓人失語。
海鮮的誘惑一路相伴。小村拉馬德琳(La Madeleine)有個不起眼的小店「Cantine à Joseph」,炸鱈魚條(Fish Chips)堪稱一絕。魚肉是當天清晨捕撈的鱈魚,裹上薄薄一層啤酒麵糊,炸得金黃酥脆,內裡雪白鮮嫩,滴上檸檬汁,配著粗薯條。坐在簡陋的露天木桌旁,海風吹著,手指沾滿油光,這才是大西洋岸最地道的平民美味。還有一處隱藏版美食在聖喬治德馬爾特(Saint-Georges-de-Malbaie)附近的「Chez Camille」餐廳,隱藏在一個安靜的河灣旁。他們的龍蝦湯(Bisque de Homard)熬得極其濃厚,每一勺都能撈到細碎的龍蝦肉,鮮味直衝天靈蓋,配著現烤的蒜香麵包,是寒涼海風裡最溫暖的慰藉。
自駕加斯佩,最需要適應的是「慢」。這裡沒有真正的高速公路,132號公路大部分路段限速90公里,且常有單車道路段。遇到慢悠悠的露營車,或是當地漁民的舊皮卡,只能耐心跟在後面。但恰恰是這種「慢」,強迫你放下都市的焦慮。看到路邊有「觀景點」(Belvédère)標誌,就停下來;聞到炸魚薯條的香味,就拐進去;遇到賣手工木雕或果醬的小攤,就搖下車窗。半島的魅力,藏在這些計劃外的停駐裡。
最後的實用貼士:九月中下旬是最佳時段,避開盛夏人潮,秋色初染,而且正是雪蟹和龍蝦肥美的季節;加油站間隔較遠,見到油站最好加滿;多備現金,很多漁村小店只收現金;帶上防蚊液,森林區域蚊蟲兇猛;最重要的是,練好法語基本問候語,「Bonjour」(你好)、「Merci」(謝謝)掛嘴邊,當地人的笑容會真誠很多。加斯佩半島不提供奢華的度假村體驗,它饋贈的,是海風雕刻的風景、粗獷直白的海味,和一段讓車輪帶著心靈放空的自由時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