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翻著手機裡的照片庫,指尖停在去年冬天在多倫多唐人街拍的糖醋排骨特寫。油亮琥珀色的醬汁裹著肋排,旁邊還散落著幾粒白芝麻。那瞬間的酸甜香氣隔著螢幕都能竄出來,筷子沒放下就急著寫這篇。
常被新移民朋友問「多倫多到底哪家館子地道」,其實這城市的中餐像流動的江湖。開了三十年的老舖子可能明年就換招牌,巷尾新冒出的夫妻店反而藏著驚喜。2024年我的私藏清單裡,有幾家是連廣東老師傅都會偷溜去解饞的。
皇后街的「富來小厨」永遠像深夜食堂。凌晨兩點推門進去,白瓷碗裡燉著奶白魚湯,老闆阿明總在櫃檯後瞇眼剝蒜。他家的豉油皇煎腸粉用鐵板燒到邊緣焦脆,淋的醬油是三代傳下來的方子,帶點蔗糖的甘。最絕是配一碗生滾粥,米粒早化在湯裡,撈起豬肝還透著嫩粉。
往北開到萬錦,「川流不息」的紅油是會呼吸的。重慶來的張姐掌勺,花椒麻勁從舌尖竄到耳根。記得點口水雞別讓減辣,紅油底下藏著芝麻醬和蒜泥,雞肉冰鎮過帶著皮凍的彈。有回去碰上張姐炒新椒,整條街漫著嗆香,過路洋人都打噴嚏。
東北菜得鑽進士嘉堡工業區。「老地方」的酸菜白肉鍋用銅爐裝著,炭火從桌底往上烘。酸菜自家醃足百日,撈起一片透著淺金色,咬下去咯吱響。老闆娘王姨見我拍照,直接掀開後廚冰櫃:「瞅瞅!這酸菜缸比我孫子歲數都大。」
想吃現做點心別去商場連鎖店。唐人街後巷的「金鳳茶餐廳」,玻璃檔口後站著阿婆捏蝦餃。竹升麵在鐵盆裡砰砰摔打,每桌必點菠蘿油。熱酥皮夾冰牛油,端上來要立刻咬,黃油順著指縫流進碟子,配杯絲襪奶茶剛好解膩。
素食朋友別錯過「蓮心齋」。豆腐雕成東坡肉模樣,淋上照燒醬還能看見「肥瘦」紋理。最妙是松露炒飯,上桌先不給筷子,要你捧著碗聞香氣。主廚以前做粵菜海鮮,轉素後把猴頭菇做出干鮑口感。
這幾年多倫多中餐在悄悄蛻變。新派館子把剁椒魚頭配上法棍,老字號開始做無糖點心。但那些蹲在巷尾的灶頭,油煙裡飄著的還是二十年前的味道。下次來記得帶空胃,最好再借件寬鬆外套——吃撐了鈕扣會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