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阿查球場的燈光打在草皮上,映著張康陽深色西裝的輪廓。這位90後中國企業家站在場邊,凝視著綠茵場上奔跑的藍黑條紋,眼神專注得像在解一道複雜的商業方程式。國際米蘭,這座擁有百年輝煌與沉重債務的義大利豪門,如今舵盤握在這個年輕的江蘇人手中。外人看他,是含著金湯匙的「少東家」;圈內人卻逐漸讀懂,他指關節因緊握而泛白的力道,遠比想像中沉重。
2016年,蘇寧集團以2.7億歐元收購國際米蘭68.55%股份,震動歐洲足壇。那時的張康陽才25歲,頂著「張近東之子」的標籤空降米蘭城。米蘭財經記者安東尼奧曾私下調侃:「中國人大概以為足球俱樂部和連鎖超市一樣,貼上LOGO就能運轉。」初期的確踉蹌——球迷舉著「中國資本滾出去」的標語,更衣室裡老將們對沉默的東方面孔滿腹狐疑。張康陽的破局之道出奇簡單:把自己泡進這潭深水裡。他租住在杜里尼大街的公寓,每天捧著義大利語教材啃到深夜;俱樂部傳奇薩內蒂的辦公室大門,被他叩響的次數多到像打卡;甚至冒著被噓的風險,堅持坐在南看台和極端球迷一起淋雨看球。當2021年國米時隔11年重奪意甲冠軍,張康陽在更衣室被香檳澆透的西裝照傳遍全球——此刻,他終於從「那個中國老闆」變成了球迷口中的「Steven Zhang」。
光有文化認同遠遠不夠。擺在桌上的賬本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:2021年俱樂部虧損2.46億歐元,歐足聯財政公平法案(FFP)的紅燈頻閃。張康陽的解法堪稱刀尖跳舞:一邊頂住壓力出售當家射手盧卡庫套現1.13億歐元,另一邊用精準的免簽策略淘來恰爾汗奧盧、姆希塔良等實力派。最絕的是對贊助體系的顛覆——當傳統豪門還依賴球衣胸前廣告時,國米官網悄然上線了「鑽石合作夥伴」「全球技術夥伴」等七級贊助體系,連訓練中心飲水機都貼上中國新能源品牌的LOGO。米蘭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卡洛在研討會上感嘆:「他把中國電商那套流量變現玩出了義大利版本。」
真正的風暴在2024年來臨。橡樹資本3.95億歐元貸款的還款大限如倒計時般迫近,張康陽四處奔走融資的傳聞滿天飛。5月22日,橡樹資本發布接管公告的公文冰冷刺骨,這位32歲的掌舵者遭遇職業生涯最重一擊。外界只看到抵押股份的法律條文,卻少有人注意公告中那句「感謝張康陽過去八年貢獻」——資本的殘酷與敬意詭異地並存著。此刻他選擇沉默,但米蘭城資深體育律師馬爾科解讀出弦外之音:「橡樹的動作像精準的外科手術,只切割股權不碰運營,說明他們認可俱樂部價值鏈本身在張手中已大幅增值。」
走進阿皮亞諾訓練基地,更衣室牆上掛著張康陽手書的書法框:「風雨不動」。這或許是他八年歷練的寫照。從被質疑的「富二代」到獲得《金融時報》「歐洲足球最具創新力管理者」提名,他讓國際米蘭品牌價值從4.17億歐元飆升至12億。當中國資本出海屢遭「水土不服」質疑時,張康陽用每天18小時的工作量把自己煉成「人肉轉換器」——將蘇寧的供應鏈優勢嫁接給義大利工匠精神,把中國數字化運營思維澆灌進亞平寧的足球土壤。輸給資本博弈的夜晚,他在米蘭大教堂廣場的長椅上坐到凌晨。晨光熹微時,手機螢幕亮起WhatsApp新訊息,是馬洛塔發來的夏窗引援方案。他揉了揉發紅的眼睛,回復道:「推進B計劃,另外幫我約新球場項目的市長會議。」足球世界的較量,從來不在於是否跌倒,而在於下一次哨響時能否站回邊線。
聖西羅球場的轉角通道裡,張康陽曾指著斑駁的牆面對我說:「你看這些裂痕,是歷史也是負擔。」如今當他走出法律戰的硝煙,或許更明白父親當年的告誡:「捧起獎盃時要握緊底座,那裏刻著真正的遊戲規則。」國際米蘭的藍黑色,早已浸染這個年輕人的骨血。而資本與足球永恆的探戈,還在梅阿查的燈光下繼續旋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