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在魚市場,聽到一位媽媽問老闆:「這海鱸魚是不是鱈魚啊?孩子愛吃,但價格差好多!」老闆含糊其辭,我忍不住插嘴分享經驗。說實話,這種混淆太常見了,尤其亞洲超市裡,標籤亂貼的狀況一堆。海鱸魚和鱈魚根本是兩碼事,就像蘋果和橘子,一個是鱸形目鱸科,一個是鱈形目鱈科,從生物學血緣就八竿子打不著。
先從外觀講起吧。海鱸魚身體偏長,鱗片細密,側線明顯,魚肉帶點粉紅色,煮熟後質地結實,有種獨特的鮮甜味。鱈魚呢?體型更圓胖,鱗片粗糙易剝落,魚肉雪白細嫩,入口即化,像奶油般柔滑。這差異在料理時超明顯——煎海鱸魚能保持塊狀,但鱈魚一碰就碎,得小心處理。
為什麼大家老搞混?主因是市場亂象。有些黑心商把油魚(也叫龍鱈)標成鱈魚賣,吃多會腹瀉,這在歐美早被禁了。海鱸魚雖安全,但價格低,常被當平替推銷。真正鱈魚像大西洋鱈,資源稀少又受保育,價錢翻三倍起跳。我曾在挪威漁港工作過,親眼見捕鱈船隊的嚴格配額,那種魚肉油脂分布均勻,富含Omega-3,營養價值天差地遠。
選購時怎麼避坑?別光看標籤。第一招,看肉質:真鱈魚肉色純白無血絲,油魚偏黃;海鱸魚則帶淡紅紋。第二招,摸手感:鱈魚解凍後超軟,手指輕壓就陷下去,海鱸魚較彈性。第三,查來源:挪威或冰島產的鱈魚有MSC認證標章,海鱸魚多來自養殖場。最後,別貪便宜——一公斤低於200台幣的「鱈魚」九成是假貨。
回歸本質,吃魚是享受也是學問。海鱸魚適合清蒸或香煎,鎖住原味;鱈魚最搭奶油醬或烤箱慢烤。我常教朋友:與其被名稱唬弄,不如多試不同魚種。下次逛市場,帶把放大鏡細看,或直接問漁獲產地,才不會花冤枉錢又傷身。
這篇超實用!上週買到假鱈魚,全家拉肚子請問怎麼分辨冷凍包裝的真假?標籤寫阿拉斯加就安全嗎?
感謝分享!想問海鱸魚的養殖場有重金屬問題嗎?最近新聞老報汙染,有點怕。
長知識了!那鱈魚子算鱈魚的嗎?還是其他魚類?日本料理常用呢。
避坑指南太中肯!能推薦台北信義區的誠實魚販嗎?懶得自己挑啊。
好奇營養差異:鱈魚的Omega-3真的比海鱸魚高很多?健身族該選哪種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