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年輕時,我總以為健康是理所當然的事。直到六十歲那年,一場小感冒差點演變成肺炎,才讓我驚覺:身體這台老機器,得用心保養啊。現在七十有餘了,反而比五十歲時更有活力,朋友們常問我秘訣在哪?其實沒什麼高深學問,就是日常點滴的累積。養生不是苦行,是種享受。
飲食方面,我從不迷信什麼超級食物。重點在均衡二字。早上起來,先喝杯溫水暖胃,再來一碗熱騰騰的粥,加點薑絲和魚片。午晚餐以蔬菜為主,肉類選魚或雞肉,紅肉偶爾嚐嚐。關鍵是「七分飽」,吃到感覺舒服就停筷。以前愛吃油炸重口味,現在改成蒸煮為主,反而嚐出食材原味。對了,少碰加工食品,那些防腐劑就像無聲殺手,慢慢侵蝕內臟。
運動這塊,很多人以為老了就得靜養。大錯特錯!我每天清晨散步半小時,風雨無阻。不是快走,是悠閒踱步,配合深呼吸。週末則打太極拳,動作慢如流水,卻能活化全身經絡。有次膝蓋痠痛,醫生建議游泳,現在每週游兩次,水壓按摩關節的感覺太美妙。記住,運動量力而行,別跟年輕人比拚。微微出汗就好,過度反而傷元氣。
心理健康常被忽略,卻是長壽核心。退休後有段時間,我整天悶在家裡,覺得人生沒目標。後來加入社區讀書會,學書法、種花草,才找回生活節奏。現在每天寫日記,記錄三件感恩小事:可能是孫子的笑臉,或陽台上新開的茉莉花。睡前靜坐十分鐘,放空思緒。壓力大時,找老友喝茶聊天,心事吐出來就輕了。孤獨感是老人健康大敵,得主動打破它。
定期體檢不能馬虎。我每年做全套檢查,血壓血糖天天量。發現輕微高血脂後,立刻調整飲食,現在數值比年輕人還標準。小毛病別硬撐,早發現早處理。晚上十點前睡,睡前不用手機,藍光會干擾睡眠。戒菸戒酒二十年了,偶爾小酌紅酒,絕不過量。養生貴在堅持,像種樹一樣,日日澆灌才有綠蔭。
這些經驗說來簡單,實踐得靠自律。關鍵是心態:別把養生當任務,當成疼愛自己的方式。身體會回報你,活力源源不絕。現在我還能爬山賞櫻,幫孫子補習功課,誰說七十不能是黃金歲月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