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角咖啡廳的落地窗凝著水珠,我盯著對面美容院閃爍的「激光脫癦」廣告燈箱,指尖無意識摩挲著顴骨上那顆跟了三十年的茶色小痣。上個月閨蜜聚餐,阿琳突然湊近我耳語:「你這顆位置招小人喲!」一句玩笑話,卻讓我開始認真審視鏡中那點墨痕。
跑遍港九七間診所諮詢,報價單攤滿餐桌像金融風暴的股市圖表。銅鑼灣某醫美中心推銷員笑靨如花:「特惠價$888一粒呀!」轉身翻開隱藏條款:麻醉費另計、術後藥膏自購。中環皮膚專科診所的老教授扶著金絲眼鏡慢條斯理:「深層色素痣要分三次打,每次$3500。」價差足以買兩支限量版手袋,關鍵在於——你究竟在為甚麼付費?
激光儀器的轟鳴聲背後藏著精密算計。美容院那台聲稱「韓國最新科技」的機器,查證後發現是已被淘汰的IPL彩光儀;老教授診所牆上掛著FDA認證的Nd:YAG激光機文件影本,護士指著螢幕解釋:「你看這束光穿透深度,淺層用532nm波長,深層切換到1064nm」我突然理解為何教授堅持分次治療——他計算的是皮膚每層組織的承受力。
某夜翻開某論壇驚見受害帖:「$500脫癦變火山口」。事主在旺角樓上舖接受治療,操作者竟是剛考取美容證書三天的學徒。當我踏進持牌皮膚科醫生的診療室,他掀開檔案櫃展示併發症案例集:「這顆痣壓到神經線,貿然激光可能面癱。」他最終轉介我去公立醫院做切片檢查,那顆「招小人痣」病理報告寫著「交界痣細胞活躍」。
真正值得計較的從來不是帳面數字。在銅鑼灣美容院省下的三千塊,可能賠上皮膚修復期漫長的焦慮;教授診所報價單角落印著「含三次術後追蹤」,護士每月致電提醒防曬的溫言軟語,原來都是成本。當我在鏡中看見癦印淡化成小雀斑那日,忽然想起祖母的話:「身體髮膚的帳,要算一輩子。」
若你正握著五六張報價單猶豫,不妨問自己:這顆痣是否真需剷除?若答案肯定,請走進掛滿醫師執照的診間,要求觸摸他們冰櫃裡的術後鎮靜藥膏是否備齊,翻閱激光儀器的原廠保養紀錄——真正的安心從來明碼標價。
(評論)
看完背脊發涼!上週在觀塘試了$680脫癦套餐,現在傷口結痂處泛白,該立刻求醫嗎?
深水埗有家診所用「冷凍除痣」只收$200,這種技術安全嗎?求過來人經驗
被文中病理報告嚇到!胸口有顆凸起黑痣近年變大,該直接掛皮膚科還是先做激光?
求推薦九龍區良心診所!預算有限但不想冒險,教授級收費實在負擔不起
原來術後追蹤這麼重要!三個月前脫的痣最近邊緣又冒黑點,該回去複診嗎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