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中學時光,教室角落總有個身影讓我心跳加速,那個男孩笑起來像陽光灑進窗縫,我卻只敢躲在書本後偷看。每天放學路上,刻意繞遠路經過他家巷口,幻想著萬一撞見,能擠出幾句問候。但現實殘酷,他從沒注意過我,連眼神交會都像施捨。那陣子,我常躲在被窩裡哭,不明白為什麼付出真心換來的是空氣般的沉默,好像自己是個透明人,連存在都顯得多餘。
日子一久,這種單向的情感堆積成了負擔。我開始懷疑自己:是不是不夠漂亮?不夠聰明?還是根本沒資格被愛?這種困惑像藤蔓纏繞,逼得我喘不過氣。有次班級聚會,鼓起勇氣送他親手做的卡片,他只淡淡說了句「謝謝」,轉身就和別人談笑風生。那一刻,心碎的聲音清晰得刺耳,我逃到廁所鏡子前,淚水模糊了視線,鏡中那張臉孔陌生又脆弱。才發現,原來少女的情愫不只甜蜜,更多時候是苦澀的獨角戲,演給自己看的幻夢。
轉捩點來得意外。一次月考失利,成績跌到谷底,老師當眾點名批評,我羞愧得想鑽地洞。但那天放學,幾個死黨拉我去吃冰,她們沒提考試,只聊著無聊八卦和未來夢想。聽著她們的笑聲,我突然醒悟:情感困惑不是終點,而是成長的催化劑。與其執著於別人的目光,不如先學會擁抱自己。從那天起,我停止追逐幻影,開始寫日記記錄心情,參加社團發掘興趣。漸漸地,那個總在暗戀中迷失的少女,找回了屬於自己的節奏。
現在回想,那段情感迷惘教會我最寶貴的一課:少女多情不是錯,但別讓它成為自我價值的枷鎖。成長路上,心碎和困惑都是養分,提醒我們轉向內在力量。當學會愛自己,世界才真正敞開大門。或許每個女孩都經歷過這樣的蛻變,從青澀到成熟,從困惑到清晰,過程痛卻值得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