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 17:03
评论(0)
南加州这地方,太阳永远晒得人发烫,机会看着满地都是,可真要弯下腰去捡,才发现没那么简单。去年我帮一个刚搬来尔湾的朋友找工作,俩人对着电脑刷职位刷到眼睛发酸,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,那种焦虑感,就像脚底下踩着滚烫的沙滩。后来摸爬滚打几个月,踩了无数坑,也摸索出几条实在的路子,今天掏心窝子聊聊,希望能帮你少走点弯路。
先说招聘信息源,别光盯着LinkedIn和Indeed。当然,这俩是基本盘,得天天刷,尤其是设置好关键词推送(比如“Software Engineer, Irvine” 或者 “Marketing Specialist, Orange County”)。但真想挖到那些还没被简历淹没的好坑,得往深里挖。本地公司的官网“Career”页面是宝藏,特别是中型企业和快速成长的初创公司,他们招人动静小,竞争反而没那么惨烈。我朋友上周刚拿下的那份医疗器械公司的运营岗,就是在人家公司官网上直接投的,HR隔天就电话来了,流程快得惊人。
再就是,别小看了本地人脉网。我知道,新移民或者刚毕业的听到“Networking”就头大。不是让你去硬着头皮尬聊。南加州华人社区活跃得很,微信群里藏着真机会。别加那些几百人的大群,找找细分领域的,比如“OC 会计金融求职群”、“LA 科技圈内推互助”,质量高得多。上个月群里就有人直接贴出尔湾一家跨境电商的急招仓管信息,要求会中英文沟通,时薪给到$18-$22(这在南加仓库里算不错了),因为是小范围传播,投的人少,面试也简单。还有Nextdoor这个社区App,有时候邻居公司招人或者小生意找帮手,也会在上面发,接地气得很。
效率最高的,我个人觉得是盯紧专业招聘会和行业活动。南加几乎每周都有各种规模的招聘会,别只奔着那种大型综合的(人挤人效果差)。关注本地社区大学(比如Saddleback College, Santa Monica College)就业中心办的,或者行业协会组织的(比如OC Tech Alliance的活动)。这种场合,来的招聘官是真有Headcount要填,能直接聊,混个脸熟比投一百份简历都强。记得带上几十份简洁明了的简历,穿得稍微像样点(南加州休闲归休闲,面试场合Business Casual是底线),准备好30秒的“电梯演讲”,清晰告诉人家你能干嘛。
求职途径上,简历海投是下策,效率太低。研究透目标公司和职位,简历和Cover Letter必须狠下功夫定制。别一份简历打天下,看到要求“供应链优化经验”的,就把你过去相关项目细节加粗突出;看到强调“双语能力”的,把你中英文流利的证据往前放。Cover Letter别写废话,直接点:“我看到贵司在招聘XX职位,贵司在XX领域的创新(举个具体例子)很吸引我,我过去在XX公司负责XX项目时,取得了XX(用数字!)成果,与职位要求的XX能力高度匹配。” 精准打击才有回音。
面试这块,南加公司的风格差异挺大。大厂像尔湾的Blizzard、尔湾光谱里的那些科技公司,流程规范,爱考算法、行为问题(STAR原则练熟)。但本地中小公司,特别是华人老板多的,面试可能更“务实”甚至随意。我遇过老板直接问:“明天仓库来货,人手不够,你能来帮忙搬箱子吗?” 别懵,这可能是测试你灵活性和态度。回答既要体现能吃苦(“没问题,体力活我能干”),也要巧妙展现你的价值(“搬货流程我之前优化过,也许能顺便看看有没有效率提升的空间?”)。薪资谈判是门学问,查准行情,H1B Sponsor的公司普遍薪资会压一点,但别怂,根据Glassdoor和Levels.fio的数据,结合自己经验大胆要。圣地亚哥生物科技和洛杉矶娱乐产业给的价码,可比河滨县的物流仓高一大截,心里得有杆秤。
心态太关键了。南加州节奏快,竞争也凶,投出去十几份没回音太正常。别自己PUA自己。我经历过最长的空窗期三个半月,焦虑得晚上睡不着。后来逼自己规律作息:上午专注投递和准备,下午学新技能(比如恶补了本地常用的Inventory管理软件),傍晚出去跑步或者参加免费的线上行业讲座。保持“在做事”的状态,精气神不一样,面试时对方感觉得到。记住,失业是南加州的“必修课”,不是你能力不行,只是匹配的过程需要点时间和运气。咬牙撑住,下一个转角可能就碰上机会了。这地方,只要肯干、路子对,阳光底下总有位置留给你。 |
|